最新目录

蚀变岩帽的特征成因以及在华南的分布探讨(8)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2.2 红柱石矿床 浙江省内还广泛发育热液成因的红柱石矿床,比较著名的是青田上庄和瑞安西岱红柱石矿床。两个矿区附近均有破火山口构造。矿体赋存

3.2.2.2 红柱石矿床

浙江省内还广泛发育热液成因的红柱石矿床,比较著名的是青田上庄和瑞安西岱红柱石矿床。两个矿区附近均有破火山口构造。矿体赋存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岩性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图9;罗炎水和潘锦勃,2001)。矿区内有花岗闪长岩侵入。青田上庄矿床蚀变分带从岩体向外为硅化到石英-绢云母化到红柱石-绢云母带到绢云母-水铝石带(罗炎水和潘锦勃,2001)。瑞安西岱矿床由岩体内部向外依次出现硅化、红柱石-刚玉和红柱石-绢云母组合(罗炎水和潘锦勃,2001)。两者蚀变带分布均为蚀变岩帽底部的典型的高温高级泥化组合。

图9 浙江青田县上庄红柱石矿床地质简图(据罗炎水和潘锦勃,2001修改)Fig.9 Geological map of Shangzhuang andalusite deposit in Qingti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modified after Luo and Pan, 2001)

3.2.2.3 地开石矿床

浙江地开石矿也普遍发育,含矿地层主要为晚侏罗世火山岩,岩性为酸性火山岩(流纹岩),断裂和火山管道普遍成为热液流经空间的导矿构造,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地开石矿化伴随有硅化、绢云母化、叶腊石化和明矾石化。垂向分带性自下而上为:明矾石、叶腊石-地开石-绢云母、硅化带。地开石的结晶度和有序度都较高(徐步台等,1991)。

4 讨论

4.1 蚀变岩帽成因理论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

自1995年Sillitoe提出蚀变岩帽(Lithocap)的概念后,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在Sillitoe (1995)的工作中,不仅提出了蚀变岩帽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在斑岩系统上部的存在着富矿和贫矿的两种类型的岩帽。此后蚀变岩帽与下部斑岩矿床的成因关系的研究,成为该方向主流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蚀变岩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蚀变岩帽的几何形态、形成过程和蚀变分带(Sillitoe, 1995; Hedenquistetal., 1998; Longoetal., 2010; 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Cookeetal., 2017; Chenetal., 2019)。而关于蚀变岩帽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因联系,以及蚀变岩帽的后期风化改造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Sillitoe (1995)的模型以Stoffregen (1987)在美国内华达州的Summitville金矿为基础,结合南美的矿床实例,提出了蚀变岩帽以硅化为中心,向两侧逐步过渡为高级泥化蚀变和泥化蚀变。但Hedenquistetal. (1998)在菲律宾Mankayan矿区的工作,提出了蚀变岩帽侧向的非对称分布。此后Changetal. (2011)关于Mankayan地区通过光谱和地球化学指针定位下部斑岩矿体的位置,推进了关于蚀变岩帽的勘探应用。Cookeetal. (2017)从流体运移和演化过程的差别,重新强调了蚀变岩帽的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的不同,因此对应的勘探策略也应当有所差别。但是,目前关于蚀变岩帽的理论研究有很多问题和挑战。具体包括:

(1)蚀变岩帽的理论模型尤其是蚀变分带样式需要进一步修正。已有蚀变岩帽的典例已经证明了蚀变分带样式并不是简单的对称性分布,而是由热液运移方向、高渗透率地层以及古地表的形态综合决定的(Lenpanto-Far South East, 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庐枞矾山, 李旋旋等,2017;紫金山, Chenetal., 2019)。因此,厘定这些因素对蚀变分带的影响,将有助于判断真正的流体中心位置。

(2)目前的理论模型缺乏对不同深度的蚀变岩帽特征的讨论。较多研究关注蚀变岩帽浅部的几何形态和特征,对于构造根部和流体通道的相关研究较少。这可能是大多数典例深部研究受限于开采或钻孔深度,相关资料较少造成的。但是不了解深部蚀变岩帽的特征,将极大的限制对斑岩矿床与蚀变岩帽成因关系的理解。

(3)蚀变岩帽的现今保存与形成时样式的差别问题。蚀变岩帽形成于潜水面之下,大多数蚀变岩帽因为剥蚀,现今已经暴露在地表,因而对其潜水面之上的特征多为推测而来。同时,蚀变岩帽现今的陡峭地形特征,与形成时并不一致,这也间接导致了在勘探上的误导。硅化带并非是蚀变岩帽的中心部位,而是抗风化形成地形上的高凸起。如果能够在世界上找到保存更为完整或者经历过埋藏保存的蚀变岩帽,可能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4)蚀变岩帽与下部斑岩矿床叠嵌的成因。蚀变岩帽与下部斑岩之间的距离是勘探上重要的考量因素,探究二者叠嵌的成因过程也成为一个热点课题。但是,剥蚀与下部抬升作用形成的叠嵌(Sillitoe, 2010) 并不能解释世界上非同时代的蚀变岩帽与下部斑岩叠嵌的成因,也不能解释有多期斑岩侵入体地区与蚀变岩帽的成因关系(Tumpangpitu, Tujuh Bukit district, Indonesia, Harrisonetal., 2018)。因而理解蚀变岩帽和下部斑岩的动态演化,是下一步关于蚀变岩帽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当前研究目标中最难的挑战。

文章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hnyfyxzz.cn/qikandaodu/2021/0428/558.html



上一篇:华南犬业荣获民犬警用示范单位称号
下一篇:他乡与故乡美国华人基督徒与公理会在华南的传

华南预防医学投稿 |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华南预防医学版面费 | 华南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华南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