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析早期华南女子大学校服特色(2)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 毫无装饰 作为校服,此时学生们的服装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面料也以素色为主。相对于同时期民间女子服装中的镶嵌、滚边、刺绣、拼花,该校服显

(5) 毫无装饰

作为校服,此时学生们的服装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面料也以素色为主。相对于同时期民间女子服装中的镶嵌、滚边、刺绣、拼花,该校服显得极其简洁朴素。

3、裙

与袄相配的下装是裙或裤,尤以裙更为正式。裙身的外轮廓呈钟型;长至脚踝;颜色与上衣相同或较上衣深。同时期民间女子的裙装有凤尾裙、百褶裙、马面裙等式样,可以说是风情万种、精妙无比,而华南女大校服中的裙装却是铅华洗尽,只用单一的面料、单纯的颜色、两片式剪裁,断腰头,腰侧以纽扣开合。

综观这一时期华南女大的校服特点,无论是长至臀下的上衣还是几乎盖至脚面的裙子,或是乌黑浓密的长发,整体给人以相对保守沉闷的印象 (图4),并且此时女学生的穿着与民间普通女子相比,尚看不出太明显的身份区别。似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以及由于军阀混战而眼花缭乱的时局,除了造就新的教育体制的形成以及促成女孩日渐普遍地走进学堂之外,并没有给呆在校园中的她们造成多少喧嚣和繁杂。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尽管是在背弃旧装、未塑新装的女装混乱期,女校里的校服也已树立起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1918—1937年

我们在前一阶段看到,校服里晚清民间女子的余味尚存,而在这一阶段一开始我们就将感受到保守终究不敌新文化运动的变革力量。尤其是 “五四运动”的爆发,直接导致了 “文明新装”的出现。“文明新装”就是头不戴簪、钏、耳环,手指不戴戒指,上穿朴素衣衫,下着不带花边绣纹的黑长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读它的 “新”:

(一)上衣下裙

上衣下裙本是清末女装的一贯穿着习惯,但衣长、裙长、袖长的陡然缩短,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1、上衣

上衣仍然以立领、大襟的袄衫为主,但衣长已由原来包过臀部缩短至腹部,袖长也见缩短,形成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流行和别有韵致的八分袖 (图5)。

当接近1920年代时,看到了衣领上开始小有文章可做,首先是领高稍有降低,且衣身的领围线也比之前开得略低;随着领高的缩短,衬衫领边缘外露的时尚也发生了些许改变,此时外露的是衬衫的整个翻领 (图6)。

自五四运动之后,袖子在缩短的基础上开始扩大袖口围,一改原有的拘谨,增强了手臂的活动舒适度。到了1924年,袖子的款式已经出现了全新的时尚并且有了自己的专有名称:倒大袖——袖口宽逾七寸,袖片呈喇叭型 (图7)。这一袖型不仅大大增强了手臂的活动量,使得女子也开始可以 “指手画脚”,同时这一美观的喇叭型也很巧妙地保留了女子的婀娜和灵动。

由于衣长的缩短,衣摆自然向上升,前中大约在腹部,两侧的开衩止点大约在腰际,这着实是一大突破。当时的女袄,除了倒大袖这一创举之外,衣摆上也有与之相搭配的创意:圆角摆 (图8)。那圆润的线形的确是非常符合女子的阴柔特质,这也恰恰说明了“文明新装”的 “文明”之处便是开始重视和挖掘天然的人性魅力。但在华南女大的校服中,普遍可见的仍然是水平下摆直角开衩的款式造型,按笔者的理解,这并不是抵制和逃避女性的本质,而是作为校服,应该尽量地避免过于突出第二性征的做法,使之尽量趋于中性。

同时期的女袄在领缘、门襟、袖口、开衩及下摆处都做足了文章,镶滚得十分精美,其色调、宽度、用料都讲究与衣料的完美协调。但作为校服,上衣在保留基本的款式要素外,一概去除装饰,用素净的外表来涤荡心灵,志在专注于对知识学问的追求。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2、裙

裙子最重要的变化在于长度,已经迅速地提升到了小腿肚的位置,这样的长度和裙摆宽度,实在是非常方便行走,女子便自然而然地“身轻如燕”、“手舞足蹈”起来了。

(二)旗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服装形形色色,令人难免有时空错乱之感。从时间上说,前清和民国服装同时出现;从空间上说,本土的、东洋的、西洋的应有尽有。但是,再喧嚣嘈杂的变化也不能遮掩这一时期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改良旗袍。从很多保留至今的传世照片中,我们常常凝神于照片中穿着改良旗袍女性的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那一袭裙装集中了东方的典雅含蓄又不失女性的袅娜。

文章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hnyfyxzz.cn/qikandaodu/2021/0804/661.html



上一篇: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华南手工艺人系列之五满地富贵一地流散广彩大

华南预防医学投稿 |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华南预防医学版面费 | 华南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华南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