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华南及南洋地区所刊西人早期汉文小说初探(2)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礼逊和米怜为了不受限制地向中国人传播教义,在广州以外地区物色一些往来便利、活动不受限制、华人比较集中生活的地方,先后在马六甲、新加坡等

马礼逊和米怜为了不受限制地向中国人传播教义,在广州以外地区物色一些往来便利、活动不受限制、华人比较集中生活的地方,先后在马六甲、新加坡等地建立了传道基地,兴办学校,建立教堂和印刷机构。当时米怜统计出了居住在南洋一带的中国居民人数,他指出生活在爪哇、马六甲和槟榔屿的华人达200 000至300 000人。②艾莉莎·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中文版),第1册中“1814年1月11日,马礼逊写给圣书公会助理书记瑟夫·塔恩先生的信”,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208页。他于1815年在马六甲建立了英华书院印刷所,出版了他的著名小说《张远两友相论》和最早由新教传教士所译的汉文小说《时钟表匠言行略论》。自1834年新加坡坚夏书院创立以后,新教在南洋传教据点也随之转移至新加坡,出现了一批坚夏书院所刊的基督教汉文小说。新加坡坚夏书院是当时南洋地区规模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根据《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一书统计,坚夏书院自1834年成立至1842年关闭,八年间所刊出版物总共有104种,基督教汉文小说约有10种,占所有华文出版物的10%。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印量“最多”和“最少”的都是小说。最多的是米怜的《张远两友相论》,坚夏书院所刊两种版本分别印14 700部和9 600部,合计达24 300部之多;印量最少的是郭实猎的《是非略论》,才印三部。③据苏精先生的《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一书中记载,该书院自1834年成立直到1842年结束,八年间印刷出版多种华文、英文、马来文、暹罗文与双语的布道小册子及世俗书刊。从1835年1月到1840年1月底,整个五年间共刻印85种中文书刊,合计印刷将近295 000部、12 673 000余页,另有刻成待印者九种。资料出处:ABCFM / Unit 3 / ABC 16.2.4, Vol.1, G.W.Wood to , Singapore, 1 February 1840, “List of All Books Printed up to Jan.31, 1840.”转引自:《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第125页。这种急就的基督教汉文小说,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譬如郭实猎小说中就有不少未完稿的痕迹:如《诲谟训道》共三回,第二回和第三回后都给回末诗留出了空白,但“正是”两字之后,却没有填上回末诗。类似情况的小说还有《生命无限无量》《世人救主》等,这些未完成的小说都是同一个写工的字体。而相对完整的小说,如米怜的《张远两友相论》、郭实猎的《正邪比较》《是非略论》等,字体为宋体,与前面未完成的小说字体风格不一。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新教传教士为了更加靠近中国内地,其传教重心也从新加坡转移到香港。故理雅各于1852年、1857年所刊的《约瑟纪略》和《亚伯拉罕纪略》,均在香港出版问世。

第二,小说由西方传教士独立创作、翻译,其中新加坡坚夏书院所刊郭实猎作品数量最多。表格中郭实猎的作品10部占总数的59%,其次是马礼逊和理雅各,分别为二部,各占12.5%。新教差会布道站内的印刷所往往只印本站或同一个差会作者的著作,坚夏书院为新加坡美部会设立的出版机构,郭实猎并不属于该会,可是坚夏书院开办之初,由于内部传教士无法及时供应印刷所需的稿件数量,破例刊印了郭实猎的大量作品。至鸦片战争结束之前,在马六甲、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从事传教事业的传教士人数仅有20余人,其中参与基督教汉文小说写作的就有六人,约占总数的30%。这些小说由西方传教士独立署名,但当时他们身边都有协助工作的华人同工,只不过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合作者无法公开署名。据记载,关系比较明确的西方传教士与中方合作者有马礼逊、米怜与梁发(1789—1855),理雅各与何进善等。1815至1819年马礼逊与米怜出版小说之际,身边有两个中国印刷工已经受洗并全力协助传教工作,即蔡高(1788—1818)与梁发。蔡高主要负责印刷方面的工作,梁发除了印刷工作之外,还做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何进善也参与过理雅各的各种传教工作。1844年理雅各因故暂时返回英国,何进善代替理雅各管理英华神学院所属教堂,帮助理雅各一起编写、翻译、印刷汉文布道小册子。只是至今还未发现他们共同参与小说编撰的记载。不过,1819年《张远两友相论》出版之时,米怜与梁发早已认识,因此在这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他或许得到过梁发的帮助,亦未可知。

上述基督教汉文小说,据其题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演绎中国题材的创作小说,第二类是取材于《圣经》故事的释经体小说,第三类为译自西方基督教思想背景小说的翻译小说。①笔者曾于博士学位论文《晚清基督教汉文小说研究》中谈论过基督教汉文小说的分类问题,认为按其编撰方式可以分为创作、翻译、改编等三种主要类型。其中,改编小说又可根据被改编文本的不同性质分成三种类型,释经体小说即为其中一类。参见林惠彬:《晚清基督教汉文小说研究》第二章“基督教汉文小说的编撰方式”第二节“根据作品形成方式划分”,第72—110页。后两类可以归并为非中国题材小说。

文章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hnyfyxzz.cn/qikandaodu/2021/0707/631.html



上一篇: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下一篇:论世纪年代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有限合理性

华南预防医学投稿 |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华南预防医学版面费 | 华南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华南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